2016/9/30

企業策略與財務管理 (一)

企業要有策略作為未來或長期發展的目標與方向,策略是根據未來想達到的目標而擬定出如何達到這個目標的作法,所以策略通常是比較長期(3~5年)的而不是短視的。

財務管理是管理公司的資金、讓公司可以用比較合理的成本取得所需要的資金來支持營運以及未來的發展、投資;因此財務管理可能是比較中、短期(1~3年、甚至更短)。

而財務目標是公司經營層對董事會、股東所提出的營利目標,其時間可能又更短,可能是年度、季度的短期數字。

由三者所涵蓋的時間、範圍與目的來看,其實各自有其層次,策略指導公司運作與發展、財務管理協助實現策略,而財務目標則是衡量短期成效,總的來說,應該是由上而下來發展。但是專業經理人可能會面臨一個窘境,就是董事會或是股市投資人沒有耐性去等長期的策略成功,而反過來被短期的財務目標所束縛住,因為如果沒有辦法達成某個財務目標時 (EPS、獲利或營收的成長)就會導致專業經理人下台。更甚者是如果專業經理人的個人績獎金報酬是由短期財務績效所決定,那勢必讓專業經理人看近不看遠,而扭曲了企業長期經營的方向。

沒有留言:

建置智慧企業的挑戰:問題與資料的考量

智慧企業的精髓在於如何運用資料回答問題 (決策與行動)。因為機器學習、大數據...等等變成顯學之後,很多企業投入資源學習、鼓勵員工學習相關技術,然後要求員工內部提案或是找外部廠商、顧問來討論、聽取案例,期望找到智慧企業的銀子彈 (silver bullet),甚至採購一些軟體...